- 刘丹丹;臧毅鹏;王利;王梦梦;岳文瑾;余晨锐;陈俊柳;聂光军;
γ-聚谷氨酸是一种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具有较强保健功能的生物高分子,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因筛选方法效率低下,导致其菌株选育效率难以提高。研究筛选出一株高产γ-PGA(γ-聚谷氨酸)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生化与分子鉴定发现,该菌株为纳豆枯草芽孢杆菌。根据菌株的产物特征,系统分析了酪蛋白板初筛、多孔板复筛和摇瓶复筛,结果发现三者筛选结果基本一致,且多孔板复筛与酪蛋白平板形成的纳豆菌的圈径比具有线性关联。在此基础上,应用ARTP辐照纳豆菌群,并仅用酪蛋白平板法,快速筛选出一株γ-PGA高产菌株,产量较出发菌株提升了22%,且遗传稳定性良好,表明酪蛋白平板透明圈快筛方法有效,大幅压缩了筛选的时间,显著提升了菌株诱变选育的效率。
2021年01期 v.36;No.128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引用频次:3 ] - 何萌萌;秦浩远;余晚凤;褚凌渺;冯蕊;范冬青;李磊;柴晶晶;陈冰;孙恩涛;
为探究益母草提取物对粉尘螨的杀灭活性及神经酶系与解毒代谢酶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玻片浸渍法和熏蒸法分别测定益母草提取物对粉尘螨的杀灭活性,并测定处理不同时间点对粉尘螨体内3种神经酶[乙酰胆碱酯酶(AChE)、Ca~(2+)Mg~(2+)-ATP酶、单胺氧化酶(MAO)]和4种解毒代谢酶[多功能氧化酶(MFO)、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羧酸酯酶(CarE)、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益母草提取物对粉尘螨具有良好的触杀活性,熏蒸活性较低。比较处理组与对照组的酶活性,AChE、Ca~(2+)Mg~(2+)-ATP酶与MFO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MAO被持续激活;GSTs与CarE表现为抑制;蛋白酶为先激活,后抑制,再激活的波动性表现。因此,推测其作用机制与神经系统功能及解毒代谢活动相关。
2021年01期 v.36;No.128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7K] [引用频次:1 ] - 匡昭;张伟伟;项驷文;
通过复乳法合成复合纳米载药体系PLGA@TPE@Ag,其粒径大小300 nm左右,分散均一。其载药量达到了35±3.7%,包封率为73±0.9%,具有明显的药物缓释特性。PLGA@TPE@Ag对耐药性的大肠杆菌MIC值是2.3±0.09μg/mL。PLGA@TPE@Ag质量浓度为20μg/m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率都高达90%以上。载药体系PLGA@TPE@Ag对细菌细胞内部形态的破坏可能是导致其细菌被抑制存活的主要机制。小鼠器官毒性试验明确PLGA@TPE@Ag无毒性。复合载药体系的抑菌活性相对于单一的载药体系有极大的提高。
2021年01期 v.36;No.128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5K] [引用频次:0 ]
- 王宁;刘世林;鲁志远;赵传婷;周玉生;
针对基于NPC(Neutral Point Clamped)的三相双有源桥式直流变换器,提出了一种瞬时电流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的原理是在桥式直流变换器的两个稳态之间引入一个过渡区间,通过调节过渡区间内桥式变换器的占空比大小使得三相变压器三相电感电流仅经过4/3个开关周期的过渡区间就可达到平衡。然后,通过对变换器的稳态及暂态过程进行分析建模,采用叠加定理计算出过渡区间内占空比的调节规律。研究所提的瞬时电流控制策略可以大大降低三相电感电流不平衡度以及电感电流直流偏置,从而防止三相变压器磁饱和,改善变换器的动态性能。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上搭建了仿真模型,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先进性。
2021年01期 v.36;No.128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引用频次:0 ] - 丁晓贵;胡丁丁;
在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中,由于中继下用户差异性,很难保证基站用户和中继用户之间调度公平。通过对用户瞬时吞吐率、用户过往平均吞吐率等指标记录,合理利用它们设置调度优先级因子。特别是在中继节点处,通过负反馈,对优先级因子引入修正系数,改变中继节点调度概率,保证所有用户公平。搭建仿真平台,调度非实时业务,验证了用户平均吞吐率、公平性因子、边缘用户吞吐率等指标优于其他算法。
2021年01期 v.36;No.128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引用频次:1 ] - 陈新泉;周灵晶;戴家树;周祺;
聚类是一种重要的数据分析与预处理技术。与传统的静态聚类分析方法相比,基于同步模型的聚类算法属于一种动态演化的聚类分析技术。先提出了应用到聚类中的两种指数衰减加权同步模型和一种δ近邻指数衰减加权同步模型。对前两种同步模型,提出了基于指数衰减加权同步模型的聚类算法;对后一种同步模型和已发表的扩展Kuramoto模型、Vicsek简化模型及Vicsek模型的一个线性版本,提出了基于近邻同步模型的聚类算法。然后比较分析了这些同步聚类模型的算法复杂度、性质及特点。在人工数据集和8个UCI数据集的仿真实验中,对这几种同步聚类模型在聚类精度、聚类速度等方面进行了适当的比较。最后对基于同步模型的聚类算法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及展望。
2021年01期 v.36;No.128 3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9K] [引用频次: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