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小东;曾雪瑾;谢荣见;
基于目标工作行为理论框架,构建了消费者评论使用行为及其前因(人格特质)与后果(购买意愿)概念模型.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所提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人格特质中的尽责性、亲和性影响消费者评论阅读顺序;识别产品质量受尽责性、开放性和外向性的正向影响,提升可信度受尽责性和神经质的正向影响,确认期望受亲和性和外向性的正向影响.此外,购买意愿受识别产品质量、提升可信度和确认期望的正向驱动,但与阅读顺序的关系不显著.
2017年06期 v.32;No.109 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1K] [引用频次:1 ] - 梅业新;
校史资料征集工作是高校扩大和丰富馆藏的重要手段,指出高校校史资料征集工作需有经费、制度、人员和机构四个保障措施,提出了通过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撰写给老同志的一封信、对重点人物开展上门征集、课题研究、去图书档案部门查阅、利用校友会职能、对老同志进行专访记录口述档案等路径进行校史资料的征集.
2017年06期 v.32;No.109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引用频次:2 ] - 董金权;朱蕾;
以人人网为例,通过对1 264名青少年的问卷调查研究,并结合考察微信"附近的人""摇一摇"、QQ"附近的人"、陌陌等社交媒体的交友平台,呈现出青少年使用网络社交媒体的基本图景.研究还发现,网络社交媒体的使用孕育着青少年的社会意识和公益精神,但同时又导致各类越轨行为的滋生和蔓延;拓展了交际范围和手段,积累了社会资本,促进了情感及实际互助,但同时也诱发和加深了青少年的网络"软瘾",即一种游离于"爱与痛的边缘"的现代情绪.爱与恨的交割不仅是青少年自身的情绪体验,也是局外人对待青少年使用网络社交媒体的情感冲突.因势利导,趋其爱避其痛是必要的选择.
2017年06期 v.32;No.109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引用频次:13 ]
- 陈思;袁惠芬;
以传统衣带元素在新中式男装设计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传统服装中衣带的种类、功能与审美价值,并通过对传统衣带元素在新中式男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与设计手法的研究,分析概括出衣带元素在新中式男装设计中符号化、简约化、理念化的应用趋势.研究结果为拓展新中式男装的设计思路提供参考.
2017年06期 v.32;No.109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7K] [引用频次:2 ] - 李颖;
通过与传统审美体验的对比,分析数字审美的差异化和过程性特点,进而探索数字网络环境下用户审美体验的特征与内涵.结合移动浏览器产品设计的实际案例,研究数字网络产品用户的审美体验过程对产品美学设计的影响.根据"兴发感动"审美层次理论中的感知、认同和反思体验,构建移动浏览器用户体验的层次模型,以此为依据而展开的涵盖视觉设计、交互设计和体验设计的Web产品美学设计方法更为符合Web用户审美体验需求,从而实现数字网络产品用户的人性化美感体验及其享乐性价值.
2017年06期 v.32;No.109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1K] [引用频次:1 ] - 甘曼宁;
通过对兰州、西宁、西安这三座城市的音乐文化进行深度调研,从音乐史学、美学、文化地理学等多个角度对这三个城市的音乐文化进行整理和总结.以三座城市不同的音乐形式为切入点,寻求"丝绸之路"沿线城市音乐文化的共性特征.
2017年06期 v.32;No.109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引用频次:0 ] - 程永胜;徐骁琪;
当前自平衡车行业发展还不够完善,国内针对自平衡车设计领域的研究几乎为空白.操控性、安全性、便携性以及续航性都是制约自平衡车发展的严峻问题.在设计方面主要以人机交互结合用户操控需求设计自平衡车的外观造型,同时加入其他因素考虑,如成本、材料、工艺等,把握设计平衡点.在交互方式上,用户可用性和易操作性需要进一步提高,使人机交互更加友好,从而提高设计效率.自平衡车操控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使用户拥有更好的产品体验,后续还需进行深入探索研究.
2017年06期 v.32;No.109 6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93K] [引用频次: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