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亚军;徐大勇;范星;操沛沛;
研究化学浸提联合植物修复技术处理污泥重金属的效果,以自来水为对照,采用柠檬酸和EDTA为浸提剂,联合水葫芦和黄菖蒲处理含重金属污泥.试验结果表明,柠檬酸和EDTA浸提剂能够促进污泥重金属由固相向液相转移,提高浸提液中重金属浓度,且EDTA浸提效果要好于柠檬酸,水最差.各浸提剂在促进植物吸收重金属的能力上,EDTA>柠檬酸>水.EDTA、柠檬酸和水分别与植物联合使用时,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倍数可分别达到91.5倍、43.3倍和7.3倍.不同处理对污泥重金属的去除效果依次为EDTA+WH>EDTA+YF>CA+YF>CA+WH>W+YF>W+WH,其各重金属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1.6%、76.1%、68.13%、62.98%、52.38%和43.74%.研究表明,化学浸提联合植物修复技术可以用于对污泥重金属的处理,且具有时间短和去除效率高的优点.
2017年04期 v.32;No.107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8K] [引用频次:7 ] - 陶玉贵;段震超;葛飞;朱龙宝;李婉珍;
为研究微波加热及浸泡时间对大米溶胀能力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建立大米微波处理的工艺参数,并利用SEM、XRD、FT-IR、DTA、TGA等方法对微波处理前后的大米进行微结构表征.微波热效应优化实验发现大米的溶胀能力随含水量上升而上升,随微波功率增加先上升后下降.浸泡60min,在464W下微波加热10min为最佳的大米微波处理工艺参数.为研究溶胀能力变化原因,对微波处理前后的大米进行表征,发现大米淀粉微结构出现凹陷现象,晶体结构属于A型,在微波热效应下,淀粉内部结构发生断裂,还原性羟基与水结合能力上升,大米氢键数量减少,相对结晶度较处理前下降并趋于稳定,淀粉分子稳定性上升,溶胀能力加强.
2017年04期 v.32;No.107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引用频次:5 ] - 曾纪超;程裕莲;余飞;彭文武;张泽;
利用CuCl催化苯乙醛与取代苯胺的环化反应,研究出一种简单、高效合成1,3,4-三苯基吡咯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原料便宜易得、选择性高、反应条件温和、催化剂安全廉价等优点.所有产物结构经1 H NMR及13 C NMR进行了确认.
2017年04期 v.32;No.107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引用频次:0 ] - 李凯;刘宁;程敬卿;朱协彬;祝夫文;
利用超音速火焰喷涂工艺在Cr12模具钢基体表面上制备了不同材料配比的Ni60B-WC/Co涂层.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显微硬度仪和摩擦磨损试验机表征分析涂层的微观形貌、显微硬度和磨损性能.采用L8(27)的回归正交设计实验方案,建立了涂层材料、喷涂工艺与涂层磨损性能之间的数学模型.在满足约束条件情况下对目标函数求极值,得到最优方案.结果表明:各组分质量分数为w(Ni60B)=51%、w(WC)=36%、w(Co)=13%,喷涂距离为320mm时涂层磨损性能最好;涂层的磨损机理主要为微观切削和脆硬相的微观剥落;涂层各处显微硬度值均大于HV_(0.2)851,是基体(HV_(0.2)277)的3~5倍.
2017年04期 v.32;No.107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1K] [引用频次:9 ]
- 汪步云;许德章;高理富;
针对用于ITER部件转动的气垫车,设计了气压驱动系统,研究了气垫的控制方法.首先,探讨了气垫孔口出流的运动学特性,建立了气垫气动伺服控制的数学模型.其次,在建立气垫状态方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压力输入的反演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法,以实现气垫飞高的高精度控制.最后,采用AMESim与Matlab对提出的控制方法进行了联合仿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方法可克服气垫工作点的不稳定性,验证了对气垫控制的有效性.
2017年04期 v.32;No.107 37-4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引用频次:1 ] - 陶伟;王海;杨春来;陈希;
薄板结构因其固有的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土木、机械、航空、航海、化工等工程领域.以四边简支板振动为例,首先基于基尔霍夫假设推导振动微分方程并通过ANSYS验证模态函数精确度;然后根据矩形板模态分析设计两种主动控制抑振器,在COMSOL中仿真出指定点处的位移和总能量.矩形板在一阶固有频率下振动,两种方案抑制率分别为45.08%和45.385%;最后根据抑振器设计方案搭建了矩形板振动实验平台,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测得自有振动下的矩形板进入稳定状态的时间提前了52.2%和26.37%,强迫振动下的矩形板振动达到了56%和65%的抑振,从而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2017年04期 v.32;No.107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引用频次:4 ] - 胡飞;许德章;王毓;
通过设计的一种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建立下肢外骨骼的动力学方程及其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阀控液压缸模型.针对下肢外骨骼步态控制过程中电液伺服位置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外在干扰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模糊PID滑模控制系统,通过滑模控制的切换函数,在不同情况下,结合模糊控制、PID控制的特点,选取不同的控制方式,并通过仿真分析,获知该控制器是有效可行的.
2017年04期 v.32;No.107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引用频次:7 ] - 赵转哲;何康;贾民平;何慧娟;
合理的传感器布置对于机械切削过程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至关重要.根据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的有关理论,构建传感器和故障之间的因果关系矩阵用于表征二者之间的诊断关系,得到机械切削过程状态监测的异类传感器布置的多约束优化的数学模型,采用混合蛙跳算法(SFLA)对其进行智能优化求解计算,并给出传感器的优化布置流程.实验表明,在传感器资源、系统故障检测率、故障隔离率以及故障虚警率等多约束条件下,SFLA比遗传算法(GA)具有更高的求解效率,因此,该传感器布置策略能够有效地用于切削过程的状态监测.
2017年04期 v.32;No.107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引用频次:2 ]
- 孙颖;陶诗龙;
基于熵权法建立了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分别从集群规模、集群效益、集群市场、创新能力、集群功能5个层面来评价邳州市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并获得了邳州市2010年至2015年的集群熵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产业增长率、主导产业优势和引进项目个数是影响邳州市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最重要因素;集群规模、集群功能推动了邳州市木材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但集群市场和集群效益还未形成,创新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从外部引入负熵流、抵消内部无可避免的正熵、降低系统总熵值、提高系统有序度等是实现邳州市木材加工产业集群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中建立的产业集群熵度量指标体系不仅适用于木材加工产业,也为产业集群发展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2017年04期 v.32;No.107 68-7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引用频次:4 ] - 刘轩;聂艺鑫;刘长义;刘志;
废旧机床零部件质量的不确定性是影响其再制造工艺过程碳流差异性的主要因素.在对废旧机床零部件损伤程度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描述了机床再制造工艺过程碳流,并表征了机床再制造碳强度;引入时间Petri网,建立不同工艺路线下机床再制造工艺过程碳流模型;根据所建模型提出了一种机床再制造工艺过程碳排放测算方法,定量化描述各阶段碳排放情况;以某企业CA6140车床主轴再制造为例,运用时间Petri网模型对其再制造过程进行了描述,并对其工艺过程碳排放及碳强度进行测算,为企业选择碳排放量少、碳强度低的工艺路线提供依据.
2017年04期 v.32;No.107 74-8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引用频次:5 ] - 夏楠;李帮义;王哲;刘志;
生产者责任延伸理论是解决当前资源与环境问题的重要策略.在汽车发动机混合销售渠道环境下引入了组合价值恢复模式和延伸责任的分担合作机制,以探究EPR的实现机制.通过EPR系统的博弈均衡分析,给出了获利性评估,分析了制造商的决策边界和决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制造商对责任实现模式的选择受新产品附加值、再制造品附加值、拆解价值的影响,综合价值的比值也是个关键因素;通过设计延伸责任的委托契约,制造商可以实现责任转移和获利增多的双重目标.
2017年04期 v.32;No.107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引用频次: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