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利胜;张平改;陆华才;
多源汽车全景显示系统是图像处理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首先,阐述了多源汽车全景显示系统的研究意义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分别对镜头的选取与定位、鱼眼图像的畸变校正、校正图像的快速配准以及配准图像的无缝融合等四个方面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地回顾;最后,对多源汽车全景显示系统的发展方向予以展望,以期为从事该方向研究和应用人员提供参考.
2017年02期 v.32;No.105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引用频次:3 ] - 王旭;石晶;陆华才;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PMLSM)运行时内外部的扰动直接传递至电机造成推力波动,对控制系统的性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首先分析推力波动产生的原因,然后建立考虑推力波动的直接转矩控制模型,分析推力波动对控制系统造成的影响.提出使用小波抑制推力波动,通过仿真验证其抑制效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有效地克服了推力波动对控制系统造成的影响.
2017年02期 v.32;No.105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引用频次:12 ] - 禹威威;刘世林;陈其工;
由可再生能源出力预测和负荷预测的准确性导致的不确定性是影响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此问题,采用机会约束规划理论将光伏和负荷的预测误差用随机变量表示,并综合考虑功率平衡、储能的荷电状态(SOC)、联络线功率以及旋转备用必须满足一定的置信水平等约束条件,建立了实时电价和实时旋转备用电价机制下的并网型光伏微电网优化调度模型.然后,针对模型的多随机变量、多约束等特点,利用蒙特卡罗模拟算法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混合算法对其进行求解.最后,算例分析中讨论了光伏以及负荷预测的不同准确度对随机优化调度结果的影响,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合理性.
2017年02期 v.32;No.105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6K] [引用频次:7 ] - 程庆;魏利胜;甘泉;
针对先进制造系统中的目标实时定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目视觉的目标定位方法.首先,通过构建相机模型,建立图像像素坐标与世界坐标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相机标定获得相机内参数;然后,采用Harris算法提取并匹配图像的特征点,并使用RANSCA算法根据匹配的特征点对来计算图像的基础矩阵,从而推导出图像的本质矩阵,获得相机外参数;在此基础上,计算出目标的精确坐标;最后,通过一组实验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017年02期 v.32;No.105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1K] [引用频次:9 ] - 汪婧婧;刘丙友;王正刚;
使用线性自适应性网络神经元(ADALINE)结构分析谐波.基于网络神经元最小均方差算法在线快速地跟踪电力系统电压或电流信号的基波和谐波分量,可分别跟踪各次波的幅值和频率.同时基于李雅普诺夫函数(Lyapunov Function)动态改变神经元网络中的学习率,为系统提供一个更快捷、稳定的收敛速度即跟踪基波谐波的相关参数.
2017年02期 v.32;No.105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引用频次:0 ]
- 李子莹;干洪;
阻尼比是利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解消能减震结构的重要参数,是结构设计的关键.消能减震结构粘滞阻尼器所产生的阻尼不是经典阻尼,需通过简化阻尼器模型来得到结构动力方程,并采用强振型解耦法和基于变形能的等效阻尼法来计算结构的阻尼比.基于上述两种方法,对一栋10层消能减震框架结构的阻尼比及地震作用分析计算,所得结果和SAP2000时程分析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令人满意.
2017年02期 v.32;No.105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K] [引用频次:7 ] - 李茜;
结合国内外众多高校对于"绿色高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阐述"绿色高校"理念之下校园空间规划的三个有效途径:宏观掌握(校园与环境共生)、中观控制(校园整体规划设计)和微观细化(校园建筑的节能改造).研究以安徽工程大学为实例,从区位分析、功能结构、道路交通系统、绿化景观系统、服务设施布局、废弃物处理、建筑节能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当前校园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针对性地探讨绿色校园空间设计的规划策略.
2017年02期 v.32;No.105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5K] [引用频次:7 ] - 黄小军;张敏;陈智;
采用ABAQUS 6.10有限元软件建立薄型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结构模型,计算分析了结构层参数的变化力学响应.结果表明,路表最大弯沉值、底层最大拉应力与面层厚度成反比例关系;基层模量变化对道路结构不同位置处的最大剪应力峰值的影响显著;面层参数(模量、厚度)变化对道路结构底层最大拉应力影响显著.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辉绿岩、SBS沥青、水泥填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最佳薄层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组合方式,该超薄沥青混合料的车辙动稳定度达3 987次/mm,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为78.97%,超过规范对改性沥青SMA混合料的要求,这为薄层沥青混合料的推广提供了有力参考.
2017年02期 v.32;No.105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引用频次: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