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飞;桂琳;汤斌;陶玉贵;黄寅;李婉珍;
采用液体摇瓶培养的方法,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对一株细脚拟青霉产胞外抗氧化活性成分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其产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基.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为:碳源为蔗糖和麦芽糖组成的复合碳源;氮源为酵母浸出粉;微量元素及生长因子为KH2PO4、柠檬酸铵和VB;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麦芽糖1%、酵母浸出粉1.5%、KH2PO40.5%、柠檬酸铵0.04%、VB0.03%.培养基优化后,该菌株发酵液中代谢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可达73.47%.
2009年01期 v.24;No.68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引用频次:11 ] - 唐海;杨芬;陈宜;
采用正交实验的研究方法对用粉煤灰制备聚硅酸铝铁混凝剂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混凝效果的工艺参数主次顺序依次为酸浸时间、聚合时间、pH值、焙烧时间,优化值酸浸时间为30min、聚合时间为2 h、pH值为3、焙烧时间为24 h,此时对市政合流污水的浊度去除率为98%.此外该产品和其他市售混凝剂相比具有出水浊度低,混凝沉淀快,处理成本低等特点.
2009年01期 v.24;No.68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引用频次:13 ] - 谷翠萍;于锟;黄家锐;
采用强碱水热法由钛粉和NaOH溶液水热反应合成二氧化钛纳米管,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电子衍射(XRD)等表征手段对反应产物进行表征.该方法制备的二氧化钛纳米管长度为200~300 nm,管径为20~25 nm.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将二氧化钛纳米管粉末印制在掺杂氟的SnO2导电玻璃(FTO)上,并进行热处理.随后,将印制了薄膜的FTO导电玻璃浸泡在染料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将其与导电面涂了铂的FTO导电玻璃组装成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并对电池性能进行测试.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该电池的填充因子为0.43,短路电流为0.48 mA,断路电压为0.35 V,光电转换效率为0.07%.
2009年01期 v.24;No.68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引用频次:7 ] - 王崇侠;宋庆平;张会;王海浪;
以钛酸四丁酯和稀土氧化物Sm2O3、La2O3为原料,分别制备了掺杂稀土离子Sm3+和La3+的纳米TiO2光催化剂,分别进行了两种离子掺杂纳米材料在甲基橙溶液中的光催化降解实验。通过对制备条件优化,研究了光降解条件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La3+掺杂纳米TiO2材料的光催化活性要优于Sm3+掺杂纳米TiO2材料.
2009年01期 v.24;No.68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引用频次:6 ] - 刘荣梅;马桂林;丁玉洁;卢小军;
以Ce(NO3)3.6H2O和(NH4)2CO3为沉淀源,搀杂稀土氧化物Sm2O3,利用柠檬酸作为络合剂和分散剂,制备出纳米(CeO2)0.86(Sm2O3)0.14.并采用TEM、XRD等方法对其热分解所得纳米(CeO2)0.86(Sm2O3)0.14的形貌及结晶性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柠檬酸加入量的增加,焙烧生成的纳米(CeO2)0.86(Sm2O3)0.14颗粒的形貌从纳米线向类球形颗粒变化,所得(CeO2)0.86(Sm2O3)0.14为立方萤石结构,且随焙烧温度的提高,晶化程度增大.
2009年01期 v.24;No.68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引用频次:0 ] - 张勇;吴之传;周凯;江勤;
以偕胺肟纤维(AOCF)为吸附材料,与Fe3+反应,制得偕胺肟-铁(Ⅲ)螯合纤维〔AOCF-Fe(Ⅲ)〕,继而用此纤维吸附水溶液活性黄K-6G染料,对其吸附工艺条件和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40℃、pH=2.0、反应时间为2 h的条件下,吸附效果最佳,饱和吸附量达593 mg/g;该吸附行为是单分子层吸附;吸附反应符合二级反应.
2009年01期 v.24;No.68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引用频次:4 ] - 许茂东;吴之传;张勇;黄江胜;
研究了玉米芯对活性艳红K-2BP染料的吸附性能及吸附动力学.探讨了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pH值、时间和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吸附规律及动力学,结果显示:其吸附行为满足Langmuir等温式,反应级数为3级,反应速率常数k=1.7783(mol/L)-2.h-1和反应活化能Ea=34.1801 kJ/mol。
2009年01期 v.24;No.68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引用频次:17 ] - 刘辉;张庆庆;危勤涛;舒伟刚;
以糯米为原料,采用红曲霉液态发酵生产红曲保健米酒,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其最适工艺条件为:料水比为1∶2,接种量为10%,温度为25℃,初始pH 5.0,发酵时间为8 d.研制出的红曲酒色泽鲜亮,酒香浓馥幽雅,协调悦人,集风味、色泽及口感于一体.
2009年01期 v.24;No.68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引用频次:7 ] - 张相美;薛正莲;江荣珍;
林肯链霉菌突变株ZL-1在斜面生长时间为4 d,母瓶培养时间为48 h,摇瓶发酵时间为5 d,摇瓶效价为2867μg/mL.与出发菌种SL98-2-8的3024μg/mL相比,虽然其摇瓶效价降低了5.2%,但其斜面生长缩短了2 d,母瓶培养缩短了6 h,摇瓶缩短了2 d,总发酵周期缩短了4 d,而且传代10代后性能稳定.
2009年01期 v.24;No.68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引用频次:0 ] - 赵华俊;毕松梅;李建;
为研究不同质量分数的玻璃纤维对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选择直径为10μm的玻璃纤维制备复合材料小样.测试在不同质量分数时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并应用扫描电镜(SEM)对其微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玻璃纤维质量分数对复合材料的取向分布有很大影响,随着玻璃纤维质量分数增加,拉伸强度增大,但弯曲弹性模量、弯曲强度变化不明显.此外,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脆性变大;SEM分析表明复合材料中玻璃纤维有一定的取向且分布相对均匀,玻璃纤维和复合材料基体结合良好.
2009年01期 v.24;No.68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引用频次:25 ] - 胡承功;汪学骞;吴之传;周迅然;
以偕胺肟纤维为基体纤维,与三氯化钐溶液反应,生成偕胺肟-钐(Ⅲ)配合物纤维,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偕胺肟-钐(Ⅲ)配合物纤维的形貌.研究偕胺肟-钐(Ⅲ)配合物纤维的荧光性质,结果显示:在eλx=300 nm激发波长下,偕胺肟-钐(Ⅲ)配合物纤维在475 nm处出现荧光发射峰,且随配合物纤维中钐含量的增加而发生改变.对不同钐含量的配合物纤维样本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并与原纤维(PAN)、偕胺肟纤维进行了比较.找出了荧光强度强、力学性能好的钐含量配合物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荧光纤维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009年01期 v.24;No.68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引用频次:2 ] - 赵培峰;费为银;王芳;
对有界在险资本约束下的最优投资组合模型进行了推广.在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框架下建立了带有红利情形的随机股票市场模型,给出了在有界在险资本约束下的最优化投资组合策略和对应的最大化平均终端财富.
2009年01期 v.24;No.68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引用频次:0 ] - 朱连燕;
利用文献[1]刘文教授提出的研究强极限的纯分析方法,通过构造适当的辅助函数,然后利用单调函数导数存在定理,给出具有乘积泊松分布的随机变量序列的一个强大数定理的新证明.
2009年01期 v.24;No.68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引用频次:0 ] - 朱海霞;徐跟建;
在有效场框架下,就三维稀疏晶场作用的键无规Blume-Capel模型(BCM)的相图进行了研究.具体分析了三临界点(TCP)随稀疏晶场和键无规这两种无序因子的变化关系及相变曲线呈现的新特征,给出了相应的相图.
2009年01期 v.24;No.68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引用频次:0 ] - 于华;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假废品是一种常见现象,但在满足位置精度要求时出现的假废品现象往往被忽视.以钳工加工凹凸体为例,阐述满足位置精度要求时假废品的成因,以及如何运用工艺尺寸链理论确定其合格品区、假废品区和废品区,以免将实际合格的零件报废而造成浪费,这对零件的加工精度,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都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2009年01期 v.24;No.68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引用频次:2 ] - 赵转哲;姜忠宇;何慧娟;
在机械故障咨询诊断中,对采集到的信号如何进行分析与处理,以及如何通过计算机实现,是决定故障智能诊断成败的关键,以铁路货车滚动轴承352226X2-2Z故障诊断为例,介绍了Matlab语言在其关键技术——小波滤波、功率谱以及智能诊断程序的编程应用,结果表明,该语言具有编程简单、功能强大等特点,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009年01期 v.24;No.68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引用频次:1 ] - 陆鹏程;张光胜;
提出了引起星型活塞式压缩机振动这一宏观现象发生的根源.在一阶惯性力机器内完全平衡的情形下,对二阶惯性力因目前无法在机器内平衡,分析其形成的机理.在机器向大排量方向发展时,二阶惯性力引起机器振动不可忽略,容易引起机器在水平面内移动,所以需采取与基础紧固的措施.
2009年01期 v.24;No.68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引用频次:2 ] - 李道铁;裴进明;
提出一种新型偶极子背馈的室内三频段微带贴片天线.8片不同尺寸的金属贴片被对称置于一对λ/4平板宽带偶极子前侧的介质基片顶面.偶极子与基片被空气隙隔开,它通过两节平行等宽的λ/4导体条带阻抗变换器与50Ω同轴线相连,通过电磁耦合对贴片馈电.天线覆盖三个主要的移动通信频段CDMA/GSM900(820~975MHz,VSWR≤2.5),GSM1800/DCS/PCS/UMTS(1585~2060 MHz,VSWR≤2),和Bluetooth/WLAN/ISM(2.39~2.502 GHz,VSWR≤2).增益为5~10 dBi,-3 dB波束宽度在E面和H面均不小于60°.另外,该天线还有结构简单和低剖面的优点,适合室内无线通信.
2009年01期 v.24;No.68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引用频次:4 ] - 尹成俊;江明;
介绍了一种基于TMS320LF2407的电力谐波分析系统,通过在MATLAB环境下设计和仿真出面向电力系统应用的FIR数字带通滤波器,并移植到DSP中实现.利用DSP高速数据处理能力和丰富的外设将数据采集、滤波处理、存储显示、实时通讯等功能集于一体.实践证明,该系统既具有多功能、处理精度高的特点,同时支持基于虚拟仪器的图形化显示和CAN总线的网络化功能.可满足复杂的现场任务要求,更适合振动分析及机器故障的预知维修.
2009年01期 v.24;No.68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7K] [引用频次:0 ] - 李敏;陈其工;江明;
依据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理论,采用矢量细分的控制策略和SVPWM调制方法,将原6个电压矢量和6个磁链扇区细分成12个电压矢量和12个磁链扇区,并分析不同电压矢量在每个定子磁链扇区内对转矩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引入零矢量的插入,提出新的电压矢量开关表,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控制策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小转矩脉动,具有更好的动静态性能.
2009年01期 v.24;No.68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