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505353

生物与食品科学

  • 正交实验在蓝莓组培培养基筛选过程中的应用

    陶兴魁;高贵珍;张兴桃;王海潮;李秀娟;孔小燕;

    诱导蓝莓丛生芽,筛选出适合蓝莓丛生芽诱导、继代增殖和试管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设计正交试验,利用蓝莓幼嫩生长新梢为材料,对蓝莓的丛生芽诱导、增殖和试管苗生根技术进行了研究。诱导蓝莓丛生芽萌发的最适宜培养基为1/2WPM+0.5 mg/L IBA+2.0 mg/L ZT+pH 5.0,诱导丛生芽发芽率为85%,并且长势良好,存活率也比较高;蓝莓丛生芽增殖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1.0 mg/L ZT+1.5 mg/L 6-BA,丛生芽增殖倍数高达150%,分化的苗数比较多,生长比较旺盛,而且比较粗和高;蓝莓试管苗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改良1/2WPM+1.0 mg/L ZT+0.8 mg/L NAA+pH 5.0+0.25%活性炭,试管苗生根率高达86%,根系比较粗状,分支也比较多。

    2019年02期 v.34;No.117 1-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引用频次:7 ]

化学与材料科学

  • Ni_3S_4花状分等级微/纳米结构及其在高性能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吴俊凯;刘时雨;张志华;曹奇益;王伟;陶锋;王志俊;

    利用简单的一步水热法,通过控制反应的pH值,成功制备了3种不同形貌的硫化镍微/纳米结构电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和场发射扫描电镜等对产物的成分和形貌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讨论了pH值对产物的物相、形状和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近中性条件有利于花状分等级微/纳米结构的形成。对比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花状Ni_3S_4分等级结构的比电容最高,在1 A/g电流密度下,以6 mol/LKOH为电解液时,比电容为1 005 F/g。研究表明这种花状分等级硫化镍微/纳米结构具有高比表面积,非常适合作为赝电容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

    2019年02期 v.34;No.117 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引用频次:6 ]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

  • 基于移动自组织网络的分布式信道分配控制算法研究

    刘景景;方曙东;李春国;宋康;

    移动自组织网络中存在暴露节点对信道干扰的问题,因此提出一种分布式信道分配功率算法,用带功率控制的信道分配方式对信道进行自适应调整分配,减少由暴露节点带来的通信干扰,实现节点在移动干扰区内通信,提高移动自组织网络容量。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保持良好的吞吐量前提下,减少了控制信息开销并减小了传输延迟,实现信道分配最大化,较好地保证了服务质量。

    2019年02期 v.34;No.117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7K]
    [引用频次:3 ]
  • 基于神经网络的三维人脸重建

    查道安;江志君;

    人脸由于其复杂性和多个自由度,可以表现出复杂的表情和神态。不同的表情,其背后的几何特征也有明显的差异。然而,正是由于这些自由度,使得重建工作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除此之外,由于纹理、光线、视角等的影响,也会在人脸投影过程中出现误差。重建有细节的人脸几何模型是计算机视觉和图形学的重要研究方向,获取、重建一个三维人脸和相关的动态分析也已成为了一个活跃的研究课题,而它也在各个领域有各种各样的应用,包括虚拟现实游戏、3D动画和医学应用等。通过前期的一些固定的运算过程,将人脸的粗糙模型提取出来,并将它保存下来以备后续的使用。在最终的网络结构中,需要单张图片作为输入,并且利用粗糙模型做针对性的微调,就能够快速地得到期望的有细节的三维模型。

    2019年02期 v.34;No.117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引用频次:2 ]
  • 基于特征融合的仿生SLAM算法研究

    王均;凌有铸;王静;

    传统RatSLAM算法中局部场景的形成和匹配过程采用绝对差值和模型,没有对场景的几何处理和特征提取,其显著的缺点是对光线变化的敏感性,以及不能识别已有模板图像旋转后的图像。全局特征能够快速地完成对场景的整体判断,局部特征能够提供场景中物体的空间分布等信息,和全局特征形成互补。因此在局部场景形成阶段,分别提取局部场景图像的GIST特征和SIFT特征,串行融合后形成局部场景特征模板存储入局部场景细胞。通过局部场景细胞与位姿感知细胞的关联作用,修正机器人位姿。通过局部场景细胞进行实时模板匹配实现检测,校正经历地图。仿真实验表明,改进后的RatSLAM模型准确率和召回率分别达到91%和82%。相较于RatSLAM原始模型,改进后的RatSLAM模型提高了检测的准确率,改进了系统对光线变化的敏感性,增强了系统鲁棒性。

    2019年02期 v.34;No.117 2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7K]
    [引用频次:2 ]

机械与汽车工程

  • 车辆底盘典型润滑点集中润滑系统设计

    张宇;王建平;唐冶;王浩宇;

    针对汽车因为各类运动件、传动件磨损等,导致汽车运行出现故障的问题,对汽车底盘集中润滑系统进行设计以及对关键部件进行校核,主要通过三维制图软件和优化分析软件进行。通过UG软件,在建模环境中完成各部件的结构设计,并将设计好的部件通过UG软件的装配功能完成整体集中润滑系统在底盘上的安装。针对主要部件的结构强度,依靠ANSYS软件对UG软件的接口进行集成分析,保证整体系统的结构合理,为润滑点集中润滑系统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9年02期 v.34;No.117 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0K]
    [引用频次:5 ]

纺织与服装工程

  • PPy/CNT涂层棉织物的电磁屏蔽性能研究

    邹梨花;刘乐乐;徐珍珍;孙妍妍;王太冉;

    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聚吡咯/碳纳米管涂层棉织物,并探究碳纳米管(CNTs)质量体积浓度、吡咯(Py)摩尔浓度、浸渍次数对聚吡咯/碳纳米管涂层棉织物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CNT质量体积浓度增大,试样导电性能增强;随着Py摩尔浓度增加,电磁屏蔽性能明显提高;浸渍次数从1次增加至2次时,电磁屏蔽效能(SE)提高了11.65 dB。当CNT质量体积浓度为2 mg/mL,Py摩尔浓度为0.5 mol/L,浸渍4次时,屏蔽效能最佳。此时其吸收屏蔽效能(SE_A)为17.57 dB、反射屏蔽效能(SE_R)为2.92 dB,总屏蔽效能(SE_(total))为20.5 dB,能够屏蔽99%以上的电磁能。为了明确电磁屏蔽机理,计算得其电磁波吸收率(A)为50%,反射率(R)为49%,透射率(T)为1%,证明其主要屏蔽机理为吸波。

    2019年02期 v.34;No.117 4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9K]
    [引用频次:12 ]

建筑工程

  • 基于建筑能耗的合肥地区金属外遮阳研究

    曹稳;陈丽华;张琴义;吴伟东;

    以合肥地区公共建筑为例,研究金属外遮阳与建筑能耗之间的关系。首先,运用节能软件PKPM对设置不同类型外遮阳的建筑进行能耗计算;其次,以无外遮阳建筑的能耗值为参照,对设置不同尺寸和不同朝向外遮阳板建筑的能耗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外遮阳板尺寸越大,越有利于节约建筑空调能耗;水平式和综合式外遮阳的建筑节能效率随遮阳板尺寸的增加而较低;外遮阳设于东向时,建筑总节能效果最好;南向外遮阳最不利于建筑冬季供暖能耗。

    2019年02期 v.34;No.117 51-5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引用频次:1 ]

数理科学

  • 结合测度整合和AWCBA算法的个人信用评估研究

    赵凯;黄全生;张玥;

    在个人信用评估领域,对个人信用等级的预测是最具有挑战性的。提高对个人信用等级预测的准确度可以避免大量死账坏账的出现。然而传统的个人信用评估模型假设全部属性都具有相同的重要性,并且使用单一测度进行规则的剪枝和预测,这些个人信用评估模型往往太主观,不能取得较好的分类效果。该研究结合测度整合和(Adaptive Weighted Classification Base of Association,AWCBA)算法构建了个人信用评估模型,对客户基础属性进行自适应化加权,并引用了支持度、置信度和卡方测度的调和均值作为分类依据,实现个人信用等级的分类,与其他算法相比,AWCBA算法预测准确度比其他算法都要高。

    2019年02期 v.34;No.117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1K]
    [引用频次:0 ]

经济与管理

  • 基于分布式偏好信息的不确定性多属性决策方法

    张孝琪;

    针对权重存在不确定性问题,基于分布式偏好信息提出一种不确定性多属性决策方法。该方法首先将每个属性下的分布式偏好信息转化为效用值区间,运用区间数距离函数构造相对优势矩阵,然后利用SMAA-2方法计算得到不同决策方案处于不同位置的概率,并利用排序权重得到排序结果。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019年02期 v.34;No.117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引用频次:0 ]
  • 同质化视角下机器人企业集群知识溢出与创新绩效研究

    童萍;谢荣见;李小东;

    以我国机器人企业集群为研究对象,在知识溢出与集群创新绩效的理论研究基础上,从企业同质化视角出发引入两个中介变量:创新协同效应、创新抑制效应,在此基础上研究知识溢出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建立知识溢出、企业同质化与集群创新绩效的关系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这几个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知识溢出有利于创新协同发展,企业协同创新促进集群创新绩效;知识溢出正向作用于创新抑制,创新抑制对创新绩效产生负作用;企业同质化降低了知识溢出与创新协同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增加了知识溢出与创新抑制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该研究对于提升我国机器人企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缓解企业集群创新抑制及同质化现象有着指导和借鉴作用。

    2019年02期 v.34;No.117 6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引用频次:5 ]
  •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安徽省与东部11省市的比较分析

    许广永;郝红美;

    如何提高创新效率是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结合环境变量和利用DEA三阶段模型对安徽省与东部11个省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2012~2016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的综合技术创新效率均值要远低于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等地,但高于河北、辽宁、海南等地,整体规模效率普遍低于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的下降拉低了综合技术效率;地区劳动者素质和外资利用对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都有促进作用,而政府支持和地方经济水平的发达程度由于投入冗余问题,其作用在下降。

    2019年02期 v.34;No.117 7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引用频次:7 ]
  •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研究

    潘和平;储晓棒;

    构建静态集聚指数LQ和动态集聚指数A_(ijt)两大集聚模型,测算2010~2016年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静态集聚指数LQ和动态集聚度A_(ijt),归类出三种产业集聚类型及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平衡,布局总体上呈现梯度发展,合芜蚌三地产业集聚态势明显,其他产业基础薄弱城市集聚有待加强。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打造以合芜蚌为增长极、皖江城市带为增长轴的点轴发展模式;促进地区错位发展,加强安徽各地集聚协同;立足安徽特色,大力发展数字创意产业等。

    2019年02期 v.34;No.117 8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引用频次:5 ]

  • 电气工程学院

    <正>联系电话:0553-2871508http://cee.ahpu.edu.cn/·学院简介·电气工程学院经过40年的建设与发展,现有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8个本科专业,在校生近4000人,设有6个专业系、1个教学部、1个研究所、1个实验中心。现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控制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和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在职)专业学位授权点,在校研究生200余人。1个安徽省重点学科: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2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电气传动与控制实验室、检测技术与节能装置实验室。学院现有教职工100余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近

    2019年02期 v.34;No.117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9K]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