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建;蔡为荣;谢亮亮;许惠玲;孙涛涛;田正;
探究荷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以体积分数55%乙醇恒温浸提荷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得到粗多酚(LP-C),经AB-8大孔树脂纯化得纯化多酚(LP-P),LP-C经大孔树脂吸附依次由30%乙醇和50%乙醇洗脱,得级分LP-30和LP-50;对上述4组样品的总还原力、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亚硝酸盐清除率进行测定,采用HPLC-DAD法初步分析LP-30和LP-50成分.各组样品在质量浓度0.02~0.2mg/mL范围内总还原力、清除羟基自由基活力和清除亚硝酸盐活力有良好的量效关系;经HPLC-DAD分离,级分LP-30出现3个主峰,LP-50出现7个主峰.荷叶多酚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活性.
2016年04期 v.31;No.101 1-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6K] [引用频次:7 ] - 王玉满;薛正莲;王洲;苏燕南;朱昊;
利用易错PCR技术对来自粘质沙雷氏菌PL-06的磷脂酶A1基因plaB进行定向改造,通过引入不同浓度Mg~(2+)、Mn~(2+)得到的易错PCR产物与表达型质粒pET-28a(+)重组,构建磷脂酶A1突变文库,筛选出高酶活突变株EPB8.该突变酶相对野生酶酶活提高了22.5%,并对突变株EPB8产酶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酶活较野生酶酶活提高41%.序列分析表明:plaB基因有11个碱基发生突变,导致7个氨基酸发生突变,其中磷脂酶A1蛋白有3个氨基酸突变,分别是Y~(97) C、P~(98)S、X~(228) L,辅助蛋白有4个氨基酸突变,分别是P~(46) L、Q~(58) L、N1~(36) D、H~(233) R.该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在分子水平定向提高磷脂酶A1的活性奠定了基础,也为该酶在其他高表达系统中的表达提供了素材.
2016年04期 v.31;No.101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6K] [引用频次:1 ] - 刘宇;汤斌;李松;
用栓菌Trametes sp.LS-10C漆酶对酸性铬蓝K进行脱色,得到了LS-10C漆酶催化酸性铬蓝K脱色的最适反应条件.在给酶量10U/mL、pH 4.5、温度45℃、染料质量浓度100mg/L、ABTS 10μmol/L的条件下反应2h后,酸性铬蓝K的脱色率达到79.56%.研究表明,栓菌Trametes sp.LS-10C漆酶在处理染料废水脱色领域具有研发和应用前景.
2016年04期 v.31;No.101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3K] [引用频次:0 ]
- 陈刚;陈宁生;程世骑;
以废弃花生壳为碳源,经过灼烧处理,通过超声法一步合成荧光性能优良的碳点,以碳点为探针实现了对三聚氰胺的检测.在缓冲体系下,三聚氰胺能够引起碳点溶液荧光猝灭,根据三聚氰胺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碳点溶液荧光强度的变化量呈线性关系,建立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三聚氰胺.结果显示,当体系在pH=8.5、40℃下水浴保温35min后,三聚氰胺质量浓度在2.6×10~(-5)~7.6×10~(-4) g/L内,与荧光变化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0.994 6.检出限达3.6×10~(-7) g/L,回收率为98.4%~99.9%,RSD小于4.0%.
2016年04期 v.31;No.101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9K] [引用频次:10 ] - 陈雪坚;王洁;吴之传;许茂东;
采用偕胺肟纤维(AOCF)为配体,与FeCl3溶液发生配位反应,在NaOH溶液中原位沉淀,再经热分解,获得一种新型铁氧化物/偕胺肟纤维(FeOx/AOCF)类Fenton催化剂.以活性红去除率为评价指标,得出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FeCl3溶液0.07mol/L,室温下配位反应1h;沉淀剂NaOH溶液浓度0.1mol/L,50℃恒温水浴下反应4h;热分解温度150℃,时间10h.SEM、EDS和XRD分析表明,纤维表面附着的片状物主体为三氧化二铁.考察了FeOx/AOCF催化剂对活性红、活性黄和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活性,结果显示,在可见光下,FeOx/AOCF室温下可将3种物质几乎全部降解,且催化降解反应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
2016年04期 v.31;No.101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引用频次:0 ] - 程星;孙宇峰;
以二氯甲烷为溶剂、CO_2为抗溶剂,在温度45℃、压力10MPa、溶液流速0.8mL/min的条件下,使用美国Applied Separations公司提供的超临界结晶设备制备得到复合微球.对其进行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振动试样磁场计等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复合粒子结构稳定、性能佳、分散性良好,制备得到的颗粒粒径为2.239μm,磁化强度为11.824emu/g.
2016年04期 v.31;No.101 27-2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3K] [引用频次:1 ] - 郑述祥;陶玉贵;朱龙宝;堵国成;
利用多巴胺(PD)对纳米二氧化钛进行修饰,制备固载脂肪酶TiO_2/PD复合材料,并通过响应面法对pH值、多巴胺质量浓度、反应时间等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以提高脂肪酶固载率;利用FT-IR、热分析对TiO_2/PD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pH值为8.79、多巴胺质量浓度为1.98mg/mL、反应时间为7.42h条件下合成的TiO_2/PD复合材料脂肪酶固载率最高,达到了274.26mg/g;FT-IR表征中在1 277cm-1和1 483cm-1出现的多巴胺特征峰以及热分析表征中多巴胺在300℃左右出现热分解,表明了多巴胺对纳米二氧化钛的修饰.利用多巴胺对纳米TiO_2的表面修饰,有效提高了纳米TiO_2的脂肪酶固载率.
2016年04期 v.31;No.101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引用频次:0 ] - 周卫祥;李勇;张坤;龙威威;刘佑林;朱贤东;
以Cu(NO_3)_2·3H_2O、1,1-环己烷二乙酸(H2chda)与4,4-联吡啶(bipy)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出一个配位聚合物[Cu_2(chda)_2(bipy)]_n(1),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及粉末X-射线衍射对该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9.909(3)?,b=14.266 9(18)?,c=11.705(2)?,β=125.363(5)°,V=2 711.3(7)?3,Z=4,Dc=1.665g/cm-3,μ=1.627mm-1,F(000)=140 8,R1=0.055 6,wR2=0.096 7[I>2σ(I)].在化合物1中,2个Cu~(2+)离子与4个chda~(2-)上的8个羧基氧原子配位形成螺旋桨式次级构筑单元[Cu_2(CO_2)_4].该次级构筑单元与chdc~(2-)连接形成一维链,进一步通过bipy拓展构筑成二维网络结构.
2016年04期 v.31;No.101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6K] [引用频次:0 ]
- 薛彬;王海;杨春来;
首先,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建立了主动抑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对其前三阶振型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其次,根据三阶振型曲线及仿真分析,确定了PZT传感器和驱动器的粘贴位置;最后,基于NI虚拟仪器搭建了抑振效果测试平台.实验测试结果显示,柔性机械臂在一阶固有频率下振动时根部抑振效果最佳,抑振率为44.51%,该实验为后续柔性臂在二阶、三阶固有频率下抑振方案的有效性分析与验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016年04期 v.31;No.101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引用频次:3 ] - 严锦玉;王幼民;徐彬雪;马飞红;万鹏;
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中,吸收塔工艺水(循环浆液)的酸碱度(pH值)控制是通过人工调节石灰石浆液流量来控制.针对这种控制工艺水pH值的缺陷,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控制器的脱硫除尘工艺水pH值自动控制方案.首先分析了石灰石浆液流量与吸收塔循环浆液pH值的大小关系,提出了pH值控制方案.然后设计了整个pH值控制系统的硬件方案,选定了控制芯片STM32F103RCT6和开发板,又基于Keil MDK和ST固件函数库对控制系统进行程序设计.最后采用了一套模拟酸碱中和反应过程的试验装置,验证该脱硫除尘工艺水酸碱度控制系统.基于STM32F103RCT6控制的pH值控制系统能够很好地维持吸收塔浆液pH值稳定,且自动化程度高,对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2016年04期 v.31;No.101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6K] [引用频次:2 ] - 丁鹏飞;刘宁;朱协彬;王刚;蔡聪聪;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工艺对40Cr模具钢喷涂了WC-10Co-3Cr涂层,并采用深冷处理工艺对涂覆件进行了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别对涂覆件表面进行了形貌、物相和晶体结构分析,利用数显显微维氏硬度计测试了涂覆件涂层的显微硬度,考察了深冷处理工艺条件对涂覆件涂层显微组织、空隙率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WC晶粒尺寸与涂层显微硬度成正比,深冷处理使40Cr模具钢WC-10Co-3Cr涂层中WC晶粒尺寸增大,涂层的显微硬度上升;随着保温温度的降低和保温时间的延长,Co相发生了收缩,涂层的空隙率降低,涂层中η相细化增多,涂层的显微硬度也随之上升.
2016年04期 v.31;No.101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4K] [引用频次:3 ]
- 裴荣娜;郭兴众;徐黄华;殷松;张巧林;
根据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特殊要求,选择了V2G充电桩的主电路拓扑,由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与双向DC/DC变换器组成.首先,分析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工作原理和数学模型,采用一种新型的控制策略,即dq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电压电流双闭环的电压空间矢量控制策略.其次,分析双向DC/D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搭建了整个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其仿真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证明该模型能够实现V2G功能.
2016年04期 v.31;No.101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1K] [引用频次:25 ] - 马运强;魏利胜;张平改;吉涛;
鉴于中值滤波算法中排序次数多、程序运行效率低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快速的中值滤波算法.首先,利用统计理论排序法对滤波窗口的像素全面排序比较;在此基础上,利用相邻滤波窗口行列信息之间的相关性原理,通过迁出、移入一列新像素,同时保留剩余列像素的排序信息,从而快速查找到滤波窗口的中值;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比得出所提算法有效地降低了排序比较次数和算法的复杂度,满足图像处理的实时性.
2016年04期 v.31;No.101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9K] [引用频次:20 ] - 王平;陈宁生;
在计算机辅助下,建立食品中7种防腐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食品通过提取,离心,固相萃取净化,计算机辅助高效液相色谱优化分离后,通过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鉴定,并依据外标法定量.检测器响应值与防腐剂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食品中7种防腐剂的回收率在90.4%~93.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在1.5~6.4%之间.实验结果显示,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缩短了色谱条件的优化时间,显著提高了检测效率,同时由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准确度,因此,可适用于单种或多种防腐剂同时测定.
2016年04期 v.31;No.101 68-7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1K] [引用频次:2 ] - 徐旺;葛愿;王炎;
提出一种基于自回归求和滑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r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预测网络化控制系统(Networked Control System,NCS)随机时延的方法,对随机时延序列进行数据预处理,建立模型进行预测,同时进行了理论推导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ARIMA模型可对NCS随机时延准确预测,并与基于ARMA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预测精度得到了提高.
2016年04期 v.31;No.101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0K] [引用频次:5 ] - 李迎迎;江明;
针对具有时变时滞的网络控制系统模型,设计一个事件触发条件.运用Lyapunov泛函和线性矩阵不等式知识进行稳定性分析,最后用一个数值例子进行Matlab仿真,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2016年04期 v.31;No.101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引用频次: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