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雪勤;唐定兴;邓子祥;袁辉强;王雷;
以717型阴离子交换树脂(AER)为载体,锡酸钠、氯化锌和氨水为原料,设计合成了SnO_2/ZnO/AER复合光催化材料.采用SEM、EDS、XRD、FT-IR等分析方法对其表面形貌和光谱学性能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对甲基橙溶液的脱色性能.结果表明,SnO_2/ZnO复合半导体以配位方式负载于AER上.最佳合成工艺参数为AER的添加量4g、n(SnO~(2-)_3)/n(Zn~(2+))=1∶2、反应温度80℃.以300W氙灯作为光源进行光催化反应2h,对甲基橙溶液的脱色率为94.15%,且重复8次后,对甲基橙溶液的脱色率仍然超过90%.
2016年02期 v.31;No.99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2K] [引用频次:3 ] - 何双双;徐建平;胡守恒;
为研究不同前处理方式对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SRB)反应动力学的影响,采用酸、碱和中性分别对载体进行前处理,通过对SRB处理酸性矿井废水过程中硫酸根还原与COD降解关系的推导与分析,建立了3种条件下COD降解与硫酸根还原的反应动力学模型.通过实验测得模型的反应动力学参数,并通过不同进水硫酸根浓度实验数据验证模型的可靠性.比较不同的预处理方式下得到的反应动力学模型得出:酸性处理下的载体在反应速率和处理效果上要明显优于碱性处理和中性处理.
2016年02期 v.31;No.99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引用频次:0 ] - 刘开放;薛正莲;王洲;
构建pGEX-4T-2-A表达质粒来获得融合蛋白GST-PlaA.PCR扩增粘质沙雷氏菌PL-06磷脂酶A1基因PlaA,定向克隆到pGEX-4T-2载体上.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JM109菌株中,进行阳性克隆的筛选并测序.将测序正确的质粒转化到表达菌株BL21(DE3)PLysS中,经IPTG诱导并进行SDS-PAGE分析,验证融合蛋白GST-PlaA的表达,同时优化培养条件.pGEX-4T-2-A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其融合蛋白GST-PlaA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在OD值为0.8时加入终浓度为0.5mM的IPTG,37℃诱导8h时,融合蛋白GST-PlaA表达量最高.为磷脂酶A1蛋白的纯化与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6年02期 v.31;No.99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引用频次:0 ]
- 王顺民;李勇;张宁;
研究微波对紫薯中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建立关于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和紫薯厚度因素与POD和PPO酶抑制率的二次多项数学回归模型,获得微波处理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微波处理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300W、微波时间30s和紫薯片厚度0.2cm.在最佳条件下微波处理后,POD酶和PPO酶的酶活性抑制率分别达到98.92%和96.25%,微波处理可有效降低和钝化紫薯POD和PPO酶的活性,POD酶和PPO酶抑制率随着微波功率和时间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2016年02期 v.31;No.99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8K] [引用频次:5 ] - 华骏;杨帆;李碧玲;赵世光;
采用数理统计法对毕赤酵母产β-葡萄糖苷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以单因素实验确定甘油、甲醇、初始pH为影响酶活的主要因素,通过响应面实验设计对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毕赤酵母产β-葡萄糖苷酶最佳发酵条件:甘油浓度19.4mL/L、硫酸铵质量浓度15g/L、初始pH 6.12、甲醇浓度2%、装液量20mL,β-葡萄糖苷酶酶活达到31.87U/mL,比优化前提高了162.74%.
2016年02期 v.31;No.99 21-2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4K] [引用频次:2 ] - 孙涛涛;蔡为荣;谢亮亮;许惠玲;孙建;
为了除去江香薷多糖中的色素,以过氧化氢为脱色剂,多糖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为指标,考察了脱色温度、脱色时间、pH值、过氧化氢用量对江香薷多糖脱色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脱色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脱色温度为70℃、脱色时间为150min、pH值为10、过氧化氢用量为16.5%(体积分数)的条件下,多糖脱色率可达到82.83%,多糖保留率为80.52%;红外谱图定性分析,脱色前后江香薷多糖红外吸收谱型基本相同,过氧化氢用量为16.5%时,脱色前后江香薷多糖红外谱图含有α-型糖苷键吸收峰.过氧化氢用量达到40%时,脱色后江香薷多糖红外谱图中α-型糖苷键吸收峰消失.
2016年02期 v.31;No.99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4K] [引用频次:13 ] - 朱必玉;钱伟;王先锋;杜平;高乾坤;魏胜华;
为了提高柚皮素的产率,简化分离提纯的工艺,得到较高纯度的柚皮素,采用交联柚苷酶聚集体水解柚皮苷制备柚皮素,以生成的柚皮素质量浓度和得率为优化指标.研究了底物质量浓度、温度、pH、加酶量、反应时间对制备柚皮素的影响,利用正交设计对水解过程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4.0g/L、温度55℃、pH 3.0、加酶量18.0mg/mL、反应时间24h.优化后制备得到的柚皮素质量浓度为1.833g/L,柚皮素得率为97.72%,为制备柚皮素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2016年02期 v.31;No.99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6K] [引用频次:7 ] - 胡守恒;徐建平;何双双;
对硫酸盐还原菌生物膜进行电场强化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连接电阻500Ω、温度35℃、pH为7、碳硫比为2.当连接电阻大于500Ω时,随着连接电阻的增大硫酸根去除速率降低;当温度偏离35℃或pH偏离7时,硫酸根去除速率逐渐降低;当硫酸根一定时,随着碳源增加,硫酸根去除率增加;碳硫比增加至4时,硫酸根去除率不再增加.电场强化与非电场强化硫酸盐还原菌生物膜降解硫酸根的研究表明,电场强化要比非电场强化硫酸盐还原菌生物膜降解硫酸根速率快,去除率提高约10%.
2016年02期 v.31;No.99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2K] [引用频次:0 ] - 党同学;张庆庆;汤文晶;程亚运;
以匍枝根霉亚种点头根霉TP-02为原始菌株,利用ARTP诱变系统进行诱变处理.通过透明圈法进行初筛和摇瓶发酵进行复筛,获得一株遗传性状稳定的高产木聚糖酶诱变菌株TZD-01,木聚糖酶活力达到280.81U/mL,为原始菌株的2.7倍.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诱变菌株与原始菌株微结构特征变化,ARTP诱变处理可引起菌株形态特征发生改变.诱变菌株的菌落形态不规则,颜色为黑褐色,比原始菌株偏深;菌丝直径变大,形态更饱满;孢子形态规则更接近圆形,诱变筛选菌株的生长速度比原始菌株更快.
2016年02期 v.31;No.99 40-4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6K] [引用频次:4 ]
- 付邦晨;王海;邱皖群;薛彬;
以柔性关节机械臂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传统PID控制和基于神经网络的PID控制进行对比研究,并在Simulink中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神经网络PID控制相比于传统PID控制参数调整更为简单,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都得到了提高,跟踪误差减少了50%,能够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2016年02期 v.31;No.99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9K] [引用频次:9 ] - 聂高法;时培成;孙阳敏;彭闪闪;张军;
为了改善轮毂驱动电动汽车悬架垂向振动特性,建立轮毂驱动电动汽车1/4车辆动力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仿真分析.首先,对比原车悬架,研究轮毂电机转矩波动对车辆垂向振动特性的影响.其次,将轮毂电机利用弹簧阻尼器与轮毂弹性连接,使轮毂电机变成类簧载质量,并优化悬架参数.最后,对优化前后的1/4车辆动力学模型进行对比分析.仿真表明,优化后的悬架系统使得车身垂向振动特性优于电机与轮毂刚性连接的悬架,研究结果为改善轮毂电机电动汽车垂向振动特性提供了依据.
2016年02期 v.31;No.99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7K] [引用频次:13 ] - 许玉云;许德章;
选用PVDF(压电薄膜)柔性材料作为传感器敏感元件,基于PVDF压电原理构建了敏感单元阵列,并从敏感单元阵列输出信号中解算出接触面法向和接触面内两个切向力信号.根据不同滑移状态摩擦系数μ的变化特征,借助接触面法向和接触面内两个切向力信号计算摩擦系数μ,进而判定手指与目标间滑移状态.为了充分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制作了滑觉传感器样品及实验装置,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可靠地检测出手指与目标间的滑觉状态.
2016年02期 v.31;No.99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引用频次:7 ]
- 王必荣;郭兴众;黄宜庆;王硕;
针对纯电动汽车大功率电压变换需求,提出一种半功率DCDC变换器.根据现有知识建立模型,设计自适应反演滑模控制器,推导出控制器稳定条件.最后,利用对比仿真验证控制器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2016年02期 v.31;No.99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引用频次:4 ] - 胡楠;徐晓光;
针对旅行商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萤火虫算法.首先,重新定义萤火虫个体距离、位置更新公式.其次,为了增加萤火虫群的多样性、避免过早陷入局部最优、减少算法运行时间,引入了遗传算法.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表明,改进后的算法能在迭代次数较少的情况下更快收敛到最优解,证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16年02期 v.31;No.99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引用频次:7 ] - 程信羲;陈其工;高文根;
为了能够实时监测微电网系统的电能质量参数,利用工控机作为上位机,LabVIEW作为上位机软件,结合PCI板卡建立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电能质量实时监测系统,可对并网点、逆变器以及负载等微网设备的电能质量的可视化实时监测.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实时监测微网各处的电能质量,保证微网安全有效地运行,具有一定的扩展性.
2016年02期 v.31;No.99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0K] [引用频次:3 ] - 吉涛;魏利胜;张平改;
针对农作物叶片受害程度等级大小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图像处理的方法,以测量出农作物叶片受害程度的比例大小.首先,通过对样本叶片进行灰度化处理,并对图像中复杂无关的背景进行剔除以获取目标区域;在此基础上,利用最大类间方差法对图像进行分割,并统计分割后二值化图像病斑区与非病斑区像素个数,从而得出农作物受害程度比例以及相应的误差分析;最后,利用多个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2016年02期 v.31;No.99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6K] [引用频次:3 ] - 狄万昕;江明;
针对ZigBee路由协议中存在路由不稳定、时延大以及能量不平衡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权重和均衡能量的ZigBee改进路由算法(ZigBee-new).在满足权重的路径查找中优先挑选能量高的节点充当中继,而低能量的节点反馈能量状态,由源端主动断开旧链路,进而转变路径.采用NS2平台对ZigBee和ZigBee-new进行了仿真实验和性能分析,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ZigBee-new路由算法比较明显地改进了原ZigBee路由算法的性能.
2016年02期 v.31;No.99 78-8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引用频次:4 ] - 吴伟乾;凌有铸;陈孟元;
为抑制传统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中固有的磁链和转矩脉动,分析了零矢量在永磁同步电机(PMSM)直接转矩控制中对磁链和转矩的影响.基于电压空间矢量调制技术当中电压矢量合成的控制思想,采取有效电压矢量和零矢量共同作用的控制方式构成基于占空比调制的PMSM直接转矩控制系统(DTC-DRM),并改进了占空比的计算方式,以转矩偏差、定子磁链偏差以及电机的转速信息来计算占空比,所需参数少,简化了传统占空比控制技术复杂的占空比计算.与传统DTC的仿真结果对比,验证了系统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且能保持系统结构简单和较强的鲁棒性.
2016年02期 v.31;No.99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引用频次:7 ] - 王硕;郭兴众;高文根;孙驷洲;
对采用双电机耦合驱动系统的纯电动汽车的工作模式进行研究.根据行星耦合驱动系统的结构特性与工作原理,将其工作模式分为低速单电机模式和高速双电机耦合模式等.在满足车辆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对双电机采用单电机驱动或双电机耦合驱动进行合理、高效地控制,可以提高驱动系统效率.基于单电机驱动模式时车辆的最高车速,控制行星耦合装置中制动器的锁止与松开,实现从单电机驱动模式切换至双电机耦合驱动模式的控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仿真模型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根据驾驶员的需求对双电机的工作状态进行有效地控制,实现了从单电机驱动模式向双电机耦合驱动模式的切换,满足车辆性能要求.
2016年02期 v.31;No.99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0K] [引用频次:4 ] - 陆涛;徐晓光;马平华;夏雯娟;
车辆跟踪在缓解交通拥堵和减少交通事故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如何使得后车能够平滑地靠近,并且具备良好的收敛速度,是车辆跟踪需要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型虚拟拖车链模型,运用Matlab仿真软件将改进型虚拟拖车链模型应用到车辆跟踪算法中,最终使得后车可以准确平稳地到达指定位置.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车辆跟踪算法的研究奠定基础.
2016年02期 v.31;No.99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 [引用频次: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