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伟;汤斌;李松;
将来源于匍枝根霉的endoglucanaseⅡ(egⅡ)在毕赤酵母中实现异源表达,对构建完成的重组毕赤酵母进行高密度发酵,制备目标酶蛋白.发酵液经Ni柱分离纯化,得到分子量大小约为38kDa,比酶活为37.8IU/mg的蛋白.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反应pH为4.8;Mn2+、Zn2+、Fe2+对egⅡ的酶活力有一定的激活作用,Cu2+对egⅡ酶活有抑制作用,Mg2+、Co2+、Na+和K+等离子对该酶的催化活力没有明显影响;该酶以CMC-Na为底物时其反应米氏常数为2.04mg/ml.
2015年02期 v.30;No.93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引用频次:0 ] - 陈守菊;李松;陈阿娜;汤文晶;刘宇;汤斌;
采用愈创木酚显色法筛得一株产漆酶周期较短的丝状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序列分析,鉴定其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asperellum),并对所获菌株进行了发酵条件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获得该菌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蔗糖25g/L、麸皮汁80g/L、酒石酸铵10g/L和豆粕18g/L,KH2PO4 2,MgSO4·7H2O 0.6,CaCl2·2H2O 0.8,Cu2+0.25(1mM),pH 5.5~6.5,其漆酶最高酶活水平为571.32U/L.
2015年02期 v.30;No.93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K] [引用频次:0 ] - 潘习习;徐建平;
以空气为载体的微纳米气泡为基础,研究温度、时间、pH值等影响因素对微纳米气泡在水中的溶解氧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探究微纳米气泡在水中溶解度的优化条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以空气为载体的微纳米气泡优化条件为pH值7、时间8min、温度23℃、转速1 300r/min时溶解氧含量较高.此实验为下一步研究微纳米气泡在工业废水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2015年02期 v.30;No.93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引用频次:52 ] - 王卫军;李世文;朱必玉;魏胜华;陶玉贵;朱龙宝;
酶的固定化是提高酶的稳定及降低使用成本的重要途径.通过制备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复合载体,对共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G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条件进行了研究,优化了固定化酶制备工艺,研究了固定化酶性质.得出制备固定化酶最佳条件为:载体比例PVA∶SA=9.0∶1.5,加酶量10mg/mL,酶活之比CAT∶GOD=10∶1.固定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比游离酶提高了5℃,最适反应pH没有发生变化,连续使用6次酶活保留60%.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2015年02期 v.30;No.93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引用频次:5 ] - 高勇;顾锐;汪令翔;孔芳;蔡为荣;
从印染厂采集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1株快速降解甲醛的菌株并命名为W1,通过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的鉴定,初步鉴定W1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以海藻酸钠为包埋载体固定W1菌株进行降解甲醛的初步研究,采用不同海藻酸钠浓度、菌悬液添加量配制成不同的包埋载体,利用L9(33)正交试验对W1菌株降解甲醛条件进行优化,分析其甲醛降解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培养基为(NH4)2SO4 2.4g/L,MgSO4·7H2O 0.2g/L,微量元素母液0.1mL,pH值9.0,30℃恒温培养,在此条件下甲醛48h内的降解率达80.3%.通过对甲醛降解菌W1固定化的研究,为生物法去除甲醛的应用奠定基础.
2015年02期 v.30;No.93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引用频次:3 ] - 张入飞;蔡为荣;谢亮亮;杨蕾;陈俏;
为了研究桑叶多糖不同组分在体外的抗凝血活性,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桑叶粗多糖,聚酰胺进行脱色和脱蛋白.用DEAE sepharose CL-6B和sepharose CL-6B对桑叶多糖进行纯化,得到5种水溶性多糖组分(MPS-1、MPS-2a、MPS-2b、MPS-2c和MPS-3).单糖检测结果表明:桑叶多糖主要是由半乳糖、葡萄糖、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和甘露糖等组成.体外抗凝血活性检测显示5种桑叶多糖组分均能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和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而对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影响不显著,说明它们是通过影响内源性途径或共同途径而发挥抗凝血作用;与对照相比,MPS-2b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对APTT和TT的效果达到极显著,表明MPS-2b有潜力开发成抗凝血活性物质.
2015年02期 v.30;No.93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引用频次:35 ]
- 李勇;代佳佳;周卫祥;张坤;朱贤东;
以CuCl2·2H2O和1,2-双(4-吡啶基)乙烷(bpe)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出一个二维层状结构的配位聚合物[Cu2Cl2(bpe)]n(1).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等对该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3.788 1(12),b=15.067(5),c=10.904(3),β=96.460(4)°,V=618.4(3)3,Z=2,Dc=2.053g/cm3,μ=3.84 9mm-1,F(000)=380,R1=0.040 9,wR2=0.099 9[I>2σ(I)].在化合物1晶体中,Cu2+通过μ3-Cl桥连沿a轴方向形成之字型双链梯形结构,进一步通过bpe配体沿b轴方向拓展连接形成二维层状结构.
2015年02期 v.30;No.93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引用频次:0 ] - 方毅;陶玉贵;朱龙宝;葛飞;雷蕾;张谐天;梁敏东;
以基于赖氨酸原位修饰法制备的氨基化纳米二氧化钛进行不同煅烧温度下的热稳定性分析.用SEM和FT-IR表征手段分析了在不同煅烧温度下氨基化纳米二氧化钛的形貌及结构,用DTA-TG测量了它们的热失重曲线.结果表明:500℃以下的煅烧不会对材料的形貌结构产生太大的影响,氨基基团仍然存在;并且经过300℃的高温处理后,它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2015年02期 v.30;No.93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引用频次:1 ] - 李奇;张生;郭勇;
基于2004~2010年宿州市5条主要河流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水体中污染物CODMn、BOD5、NH3-N、CODCr、TN、TP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并利用内梅罗综合指数评价法对水质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除TP以外,其他5类污染物质量浓度均呈总体下降的年际变化特征,而在年内变化方面,各污染物总体呈"上升-下降-上升"特征,质量浓度高值集中于3~6月份;6类污染物质量浓度最高值均出现在奎河杨庄断面,而最低值除CODMn出现在沱河东关闸断面外,其余5类污染物最低值均出现在新汴河泗县汴河桥断面.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各河流水体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其中奎河水质最差,而新汴河和浍河水质较好,多数河流断面水质较2004年有明显改善,其中以沱河芦岭桥断面最为显著.
2015年02期 v.30;No.93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4K] [引用频次: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