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487712

  • 六方相NaYF_4微米棱柱晶体的水热生长

    王志俊;李艳冰;陶锋;孙宇峰;蔡维理;姚连增;

    通过温和的水热方法合成了六方相NaYF4微米棱柱.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表明:该晶体结晶性较好,尺寸均一,直径约为1μm,长度约为5μm,晶体笔直且边缘清晰.研究发现六方相NaYF4微米棱柱是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由微米花状球上脱落而成的.提出了其可能的生长机制.

    2010年04期 v.25;No.75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引用频次:1 ]
  • 堆热法提取浮萍多糖

    聂光军;岳文瑾;郑艺;朱萧俊;

    浮萍多糖具有免疫调节能力,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药物原料.为了广泛开发利用浮萍资源,有效提取浮萍多糖,应用堆热法从浮萍中提取多糖,实验结果显示堆热法提取浮萍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浮萍堆热5 d,80℃浸提8 h后,4倍体积无水乙醇沉淀2次,浮萍多糖纯度和收率分别为32%和0.17%.

    2010年04期 v.25;No.75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引用频次:4 ]
  • 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

    刘鸣;魏安方;侯大寅;

    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纳米纤维膜,探讨了不同浓度、分子量及聚乙烯醇添加比例对纳米纤维膜成形的影响,运用扫描电镜对纳米纤维膜的形貌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其力学和亲水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分子量为5×105g/mol、质量分数为4%、聚乙烯醇的添加比例为40%时,所制备复合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形貌,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且呈疏水性.

    2010年04期 v.25;No.75 9-1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引用频次:8 ]
  • 聚丙烯腈基预氧化织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罗云肖;毕松梅;

    为了研究预氧化工艺对预氧化织物的力学性能以及对活性炭纤维收率的影响,采用聚丙烯腈斜纹织物制备活性炭纤维布,通过XRD分析预氧化织物结构的变化并测定其环化度.通过正交实验对预氧化织物的性能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预氧化温度对预氧化织物的力学性能及环化度起主导作用,其次是预氧化时间和织物的收缩率;同时,得出制备预氧化织物的最佳工艺:预氧化温度250℃,预氧化时间30 min,织物的收缩率为15%.

    2010年04期 v.25;No.75 12-1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引用频次:1 ]
  • 清洁用拖把性能的测试与分析

    魏安方;栗俊梅;

    以市场常用的5种不同原料的拖把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拖把的掉毛量、吸水速度、干拉张力和湿拉张力等性能的测试方法并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显示采用经过亲水性处理的涤纶和涤纶超细纤维的拖把以上各个性能要优于普通涤纶、棉纤维以及涤纶/粘胶/棉混纺纱的拖把,这为高附加值拖把产品的开发指明了方向,有利于增加我国纺织品在这一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2010年04期 v.25;No.75 15-1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引用频次:0 ]
  • 毒死蜱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

    王其进;陶玉贵;谷浩;

    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农药厂废水处理池污泥中分离到一株对毒死蜱有较强降解能力的菌株TW-1,TW-1能以毒死蜱为唯一碳源生长.研究了外界因素初始pH、外加碳源质量分数、毒死蜱初始质量浓度、培养温度、接种量对降解菌降解能力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pH为7.5,毒死蜱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的条件下,历时72 h,毒死蜱的降解率可达73.97%.

    2010年04期 v.25;No.75 17-2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引用频次:6 ]
  • 小型医院废水处理方案探讨

    徐国胜;

    小型医院废水成分复杂、废水量小且波动较大,选择何种处理方案才能做到工艺技术可靠、达标排放、经济可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不同生物处理工艺的综合比较,并结合芜湖市天门山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案例,设计了小型医院医疗废水的处理方案并分析了其经济与技术可行性.

    2010年04期 v.25;No.75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引用频次:4 ]
  • 6-3-3并联机构结构设计与虚拟样机研究

    高洪;王文彬;余雷;张海涛;税敏;

    基于静力学模型,结合机械加工工艺性,对6-3-3并联机构各零部件进行了结构设计.在Pro/E软件中建立了该机构各零件数字化模型并提取了几何和质量参数信息.最后给出了该机构总装配数字化模型。为该机构物理样机的制作与测试提供了技术基础.

    2010年04期 v.25;No.75 25-2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引用频次:2 ]
  • 基于ANSYS六自由度串联机械臂联接轴的结构优化

    张庆;许德章;汪步云;

    在六自由度串联机械臂结构优化设计过程中,建立了六自由度串联机械臂中薄弱环节联接轴的有限元模型,采用ANSYS软件对联接轴结构进行分析,得出了联接轴在工作状态下的应力分布规律以及变形状况,表明了联接轴的结构设计满足了刚度和强度要求,同时也为对其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0年04期 v.25;No.75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引用频次:2 ]
  • 微进化算法

    许小健;张金轮;

    人类能够根据所积累的经验与知识,有效地引导人类社会的不断"进化".受此启发,基于人类社会中趋同与趋异行为过程的有机结合,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群体智能优化方法——微进化算法.采用若干benchmark函数进行了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微进化算法求解速度快、计算精度高、鲁棒性强.此外,算法控制参数少,易于使用.该算法是一种新型有效智能优化算法.

    2010年04期 v.25;No.75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引用频次:11 ]
  • 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测试软件的研究与实现

    陈巍;刘艺雯;

    指出了数据迁移测试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开发了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测试软件,该软件使用JDBC接口连接访问数据库,采用XML文档存储测试数据,并建立了多层数据源结构,利用JDOM应用编程接口解析XML文档获取测试数据.该软件开发过程更加符合开发者的编程习惯,实现了测试数据的可重用以及DML语句的动态生成,达到了利用软件对迁移结果进行自动化测试的目的.

    2010年04期 v.25;No.75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引用频次:8 ]
  • 基于Simulink的三相Z源逆变器SVPWM仿真研究

    蔡交明;江明;张永;

    针对Z源逆变器的控制特点,选用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作为控制算法,并利用Matlab软件的Simulink工具构建了Z源逆变器的SVPWM控制算法的仿真模型,得到了预期的仿真结果;并把这种算法应用到Z源逆变器上.从仿真的结果可以看出,该控制算法达到了设计的目的,实际应用中可在DSP中实现.

    2010年04期 v.25;No.75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引用频次:18 ]
  • 无速度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强珊珊;颜文婧;江明;

    主要分析了无速度传感器的直接转矩控制,采用了基于定子磁链的矢量角和转子磁链的矢量角的两种速度估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当电机稳步运行时,两种估算方法都能准确的估算转速.然而,基于转子磁链矢量角的速度估计算法较能使电机的在动态过程中稳定运行,并具有良好的精度.仿真结果也验证了文中采用的转速观测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2010年04期 v.25;No.75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引用频次:3 ]
  • AVS-M基于统计方法的快速帧内预测模式选择

    杨丹;姚伟新;周鸣争;

    AVS-M是中国自主制订的数字音视频编码系列标准(AVS)中的移动视频编码标准.针对AVS-M帧内预测多预测块模式的特点,提出新的AVS-M基于统计方法的快速帧内预测模式选择.它利用相邻块的预测模式找寻最可能模式,选定该模式并计算为最佳预测模式的概率.通过统计运算,就可得到在某种预测模式下的最佳预测模式概率的大小顺序.该方法可以提前终止帧预测从而减少了计算量.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影响峰峰比特率的前提下能有效提高编码速度.

    2010年04期 v.25;No.75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引用频次:0 ]
  • 关于三坐标测量策略的探讨

    葛建中;黄松清;葛丛;

    基于过程控制的思想并依据有关测量标准和实践经验,分析了影响三坐标测量机测量结果的因素,探讨了三坐标测量机具体的测量策略.操作者具备足够的操作技能,注意选择标定合格的测量机和测量环境,尤其是要采取正确的测量策略,相应地就能获得高质量的测量数据.

    2010年04期 v.25;No.75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引用频次:7 ]
  • 基于MEMS技术的薄膜残余应力检测技术

    王海;童云华;

    薄膜材料在制备中都会产生一定的残余应力,而薄膜中残余应力的大小对整个微机电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具有很大的影响.讨论了几种典型的残余应力检测方法,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整合微指针结构驱动器和测量探针的新型残余应力测试方法.其核心是设计出一种基于扫描探针的薄膜残余应力在线检测系统.

    2010年04期 v.25;No.75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引用频次:0 ]
  • 基于观测器的一类离散非线性系统的控制

    杨迎娟;

    研究一类离散非线性系统的观测器设计问题,基于Schur补引理和Lyapunov稳定性定理,提出一类离散非线性系统的观测器设计方法.证明了在适当条件下,提出的观测器保证观测误差渐近趋于零.进一步,提出了基于观测器一类离散非线性系统的反馈控制器设计方法.并给出在反馈控制的作用下相应闭环系统达到稳定的充分条件.

    2010年04期 v.25;No.75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引用频次:0 ]
  • 线性过程误差下部分线性回归模型的经验似然推断

    范国良;徐红霞;

    考虑线性过程误差下的半参数回归模型,研究了回归参数的经验似然推断,证明了所提出的经验对数似然比渐近于卡方分布,由此可以构造回归参数的置信区间.

    2010年04期 v.25;No.75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引用频次:2 ]
  • 一类次线性算子在非齐型空间上的Morrey-Herz空间上的有界性

    王立伟;项立群;瞿萌;

    在非倍测度条件下,建立了一类满足局部尺寸条件的次线性算子在非齐型空间上的Morrey-Herz空间上有的界性.这一类次线性算子包含了分数次积分算子和Hardy-Littlewood极大算子,并获得了这一类次线性算子在非齐型弱Morrey-Herz空间上的弱型估计.推广了一些已知结果.

    2010年04期 v.25;No.75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引用频次:1 ]
  • 分数布朗运动环境中可转换债券的定价

    沈明轩;

    可转换债券是一种持有者可以将其转换成一定数量股票的债券,可转换债券是证券市场的热点之一.假设股票价格服从几何分数布朗运动过程,在无风险利率、股票期望收益率和股票波动率为常数时,利用风险中性测度,得到可转换债券的定价公式.从而推广的可转换债券的定价.

    2010年04期 v.25;No.75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引用频次:9 ]
  • 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刘从虎;张映峰;王伟;

    针对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正趋向底层的自动化、合理的物流管理与控制、以顾客为中心和多品种小批量定制生产的发展现状,结合目视管理、JIT等先进思想,提出了一种与生产作业现场集成运行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车间集成化生产作业管理系统,建立了该系统的体系结构、功能结构和运行模式,并对基于JIT技术的生产作业信息看板管理系统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

    2010年04期 v.25;No.75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2K]
    [引用频次:18 ]
  • 基于信息熵的教学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徐荣;

    教学评价是一个结构复杂和影响因素众多的过程.针对一般教学评价方法的缺陷,引入"信息熵"的理论,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提出了基于熵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克服了单一评价方法在权重确定方面的不足,并将之应用到教学评价过程中,表明运用该方法的评判结果更客观、科学、合理.

    2010年04期 v.25;No.75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引用频次:5 ]
  • 区域创新能力与科技人力资源密度的关系研究

    汪宝进;

    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创新能力是各区域发展的根本要素.区域创新能力与科技人力资源密度密切相关.通过对科技人力资源密度和区域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研究两者之间的切实关系.并在分析两者关系的基础之上对各区域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源分布状况进行客观的比较,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以为区域提高其创新能力提供一些借鉴.

    2010年04期 v.25;No.75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引用频次:5 ]
  •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傅晓珊;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是一门由计算机科学、测量学、地图学、地理学等多门学科综合的技术.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起源,讨论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2010年04期 v.25;No.75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引用频次:50 ]
  •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总目次

    <正>~~

    2010年04期 v.25;No.75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